气温低?长势差?生根难?苗子弱?作物的“救命菌”来了!一招全搞定!

2021-11-03

进入秋冬季节,气温骤降,作物的长势受到严峻考验!长势差、生根难、苗子弱等各种问题接踵而来!

再加上,近些年来,作物死苗烂根、立枯、猝倒、枯萎等土传性病害频频发生。一旦发生土传病害,轻则作物枯萎、减产,重则作物死亡、绝收,损失惨重。


作物时刻有可能受这些土传病害的危害,有什么办法能够防治改善这种情况的发生呢?一旦发生了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够减轻损失呢?

01

什么是土传病害?

土传病害是指病原体如真菌、细菌、线虫和病毒随病残体生活在土壤中,条件适宜时从作物根部或茎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侵染病原包括真菌、细菌、放线菌、线虫等。其中真菌为主,如腐霉菌引起苗腐和猝倒病、丝核菌引起苗立枯病、黄萎轮枝孢等引起的萎蔫、枯死等。

02

土传病害发生的原因

一般土地常年连作、重茬严重,施肥不当,土壤酸化,土壤盐渍化等更易引发土传病害。

土地连作,土地连续种植一类作物,使相应的某些病菌得以连年繁殖,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形成病土,年年发病。茄科蔬菜连作,疫病、枯萎病等发生严重;西瓜连作,枯萎病发生严重;草莓连作2年以上则死苗30%~50%。还有土壤酸化、盐渍化,这些都会对土壤的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导致土壤理化性质变差,进而导致种植的作物长势弱、抗病抗逆能力差、产量低。


03

土传病害对作物的危害

土传病害在温室中发生最为普遍、危害最为严重,例如瓜类、茄果类、豆类等。

作物苗期作物苗期不长、施了肥但不吸收(肥料吸收利用率低)、不生新根、作物根系不发达等;

作物生长期发棵慢、长势差、作物抗病抗逆能力差、更易感染病害等。


前期没有很好地防治作物土传病害,后期很有可能会导致作物大面积减产减收。既然防治土传病害刻不容缓,那么我们该怎样做呢?记住一点:科学防治

04

科学防治土传病害

作物根病的严重程度受根端分泌物成分和浓度的左右因此,抑制根围系统病原物的活动就成为保护根系并进行土传病害防治的基础。除此之外还必须重视和考虑土壤理化因素对植物、土壤微生物和根部病原物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制约作用。


由此可见,首要是抑制根系周围病原物的活动,保护根系不受侵害。那么比较安全科学的方法就是以菌抑菌,比如微生物菌剂活菌爆根里面含有的哈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等有益菌,这样既能阻止有害病原菌的侵害,又不至于同时杀死土壤中的大多数活性有益菌,还能丰富土壤中的有益菌含量,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提高作物长势情况。


微生物菌剂一般在中前期使用,化学农药在中后期施用。

微生物菌剂一般提前施用,以预防土传病害的发生;一旦发现有土传病害,可以使用一些化学农药及时控制,用微生物菌剂效果佳,不仅能够控制土传病害,还能够改善作物的长势情况,焕发新枝芽;如果发现较晚,可以使用微生物菌剂搭配化学农药交替使用,能够明显改善土传病害的情况。

注意:

1. 土传病害重在预防,注意综合防治可以提前使用微生物菌剂,先做好准备,才能减少更多的损失,降低土传病害发生的几率。

2. 化学农药持效期短,只能起到控制作用,不可过分依赖;微生物菌剂持效期长,不仅能够起到控制作用,还能改善土壤环境,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长远考虑,更建议使用微生物菌剂。

3. 在使用微生物菌剂浇灌时尽量靠近根部,保持土壤潮湿,效果佳

4. 微生物菌剂不能与杀菌剂、抗菌素混合使用


【微生物菌剂特点】

0 1

哈茨木霉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实测活菌数20亿/克

多种有机营养物质(黄腐酸、粗蛋白、氨基酸、NPK、肌酸、多糖、维生素B、维生素C等)


0 2

活菌治病,预防死苗、烂根、立枯病、猝倒病、枯萎病等土传性病害


0 3

爆发生根、养护老根、刺激作物根系生长


0 4

疏松土壤、防板结松土、抗重茬,提高肥料利用率


0 5

一袋可代替10公斤复合肥40公斤有机肥




分享